广州总部电话:020-85564311
广州总部电话:020-85564311

广州网站建设-小程序商城开发-广州小程序开发-企业微信开发公司-网站建设高端品牌-优网科技

18年
互联网应用服务商
请输入搜索关键词
IBM全球资源整合运动 告别独立小王国
发布日期:2004-12-26 00:00:00
浏览次数:1408
来源:优网科技
彭明盛(Sam Palmisano)身材高大,戴着金边眼镜,谦和而内敛,像一所大学的教授。这位IBM公司的CEO被比喻为“海绵里包裹着钢铁个性”。在11月14日举行的IBM大中华区的员工大会上,他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开着玩笑。

  他是从IBM成长起来的“纯蓝”一族,却要改变IBM。上任CEO四年多来,他投入100亿美元推广“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战略,着手瓦解主导了IBM历史的帝王式的管理机构。今年6月,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全球整合企业”一文,高呼“跨国企业”已经过时,现在已经步入“全球整合企业”时代。此时,距离他在IBM内部推动的组织形式的改革已有两三年之久。

  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郭士纳挽救了当时奄奄一息的IBM。2002年3月接过IBM全球CEO权仗的彭明盛可不只想作为郭士纳时代的延续者。他希望能把IBM带向更高的辉煌。

  碾平世界的“推土机”

  2006年10月初,IBM全球首席采购官John Paterson 离开繁华熟悉的国际大都市纽约,到深圳这个新兴的城市来上班。在这里,他将在这里管理IBM在全球60多个国家、400多个城市的7500名采购人员。在IBM,John Paterson办公地点的变化有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背景:IBM的采购中心从纽约搬到了深圳,这是IBM的总部首次搬出美国本土。

  这种趋势在IBM内部被认为将会持续下去,比如说,人力资源中心也许会搬到菲律宾,支撑服务中心也许会搬到印度。如果你问彭明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或许会狡黠地回答道:因为世界是平的。

  今年,《世界是平的》一书受到了众多IT公司管理者的追捧,这其中就包括彭明盛。彭明盛在11月14日访华的同时,把该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邀请过来,给IBM大中华区的员工做演讲。

  彭明盛对弗里德曼的赞赏不是没有理由的。在今年6月份,一向低调的彭明盛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全球整合企业》一文,高呼“跨国企业”已经过时,现在是“全球整合企业”时代。所谓“全球整合企业”,指企业应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生产和价值交付,这一观点与《世界是平的》一书的观点殊途同归。

  “其实这种整合在IBM已进行两三年了。”IBM公司负责中国和印度业务发展的副总裁Michael J Cannon-Brookes接受采访说。这得到了IBM大中华区CTO叶天正的证实,他一听记者谈起“全球整合企业”,就说:“这事我们很早就开始了!”

  其实不仅仅是IBM, 有很多企业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根据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中国战略变革咨询负责人徐永华介绍,IBM有一家做电动工具的客户,年营业额只有20亿美元左右,其设计部门设在意大利和美国,研发部门和制造设在中国,但不做中国市场,业务全部面向国外。

  东软集团CEO刘积仁接受采访时说,过去,公司的形态是按照区域和业务来划分,未来将越来越多地按照职能分布,每一个职能部门都可能是跨国跨区域管理的。这种趋势在东软已经初见端倪,比如其数字医疗产品,这就是全球资源的整合,欧洲的化学公司、日本汽车生产商和美国工业集团全都纷纷到中国设厂,而银行、保险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则一窝蜂地拥向印度。这种变化同样发生在其他国家,美国反射线工作者把X射线图片传到澳大利亚解读,加拿大的客户服务中心开始接待美国购物者的担保查询等等。

  “全球资源整合是今后主流企业生存的一个先决条件。”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说,这要求企业必须有全球的视野,以“全球应对全球”,否则即使做到某个地区的名,也没什么意义。

  这种变化的背景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国贸与金融系副主任石永恒分析说,关税壁垒的消除以及当地市场的日益透明化,使得跨国间的运营难度大为减少;而且,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达,使远程管理和运输成本大为减低。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把Windows、Web、工作流软件、上传、外包、离岸经营、内包、搜索、数字化等称为是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而在此平坦的世界上整合全球资源运作的公司,就是全球化3.0版的公司。

  在碾平的世界里,蓝色巨人受到挑战。“那些印度软件公司打单时一碰到IBM、埃森哲等公司,二话不说,先把价格砍掉一半再去竞标。”国内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说。跨国公司高额的人员成本以及机构臃肿,使其与新兴的印度软件等IT服务商竞争中毫无优势。

  正是此情势之下,跨国公司被迫把非核心的业务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地方迁移,并着手压缩内部运营成本。IBM就是这股大潮中的积极分子。彭明盛接过郭士钠手中的手术刀,继续内外部的机构精简和整合运动。

  “这是我们的方向。在未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母公司,我们开展业务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彭明盛对台下的员工挥着手说。 在IBM 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5万员工,这种整合可不是容易的事。

  告别“独立小王国”

  “大家都说IBM有官僚作风,是的,它现在确实还是很官僚。但令我惊喜的是,即使在它目前利润率非常好的情况下,它还是一直地在不断改变,不断地寻求创新。”一位IBM的中层管理人员说,他于2002年加入IBM,之前IBM曾是他的一个研究对象。

  应该说,IBM“求变”的基因始于郭士纳。1993年,郭士纳入主病如膏肓的IBM后,就着手改变蓝色巨人的保守习惯。1993年,IBM亏损达81亿之巨,1991年至1993年累计亏损达168亿美元。当时,很多分析师建议把IBM分拆为几个公司,但郭士纳却说“不”,他不但没有将IBM分拆,反而带领IBM完成了从“大型机业务”到“软件和服务为主”公司的转型。

  IBM公司负责中国和印度业务发展的副总裁Michael J Cannon-Brookes介绍说,在IBM的历史上,公司的组织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阶段是所谓的“国际时代”(1924年——二战时期),IBM被命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虽然有“国际”字眼在里面,但所有的制造、研发、销售都在美国,沾上“国际”字眼的只有业务出口;第二阶段是“跨国时代”,那时,IBM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复制了一个“完整的”IBM公司,比如说IBM德国、IBM法国、IBM日本等等,每个公司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王国”,有自己的后台机制、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处理各种业务流程和业务部门等等。这有益于培养本地人才和了解本土市场,但从成本和效益上看却并非做法;第三个阶段是从两三年前开始的“全球整合企业时代”,在这个阶段,公司认为没有必要在每个国家复制一个完整的IBM。他举例说,IBM原先在全球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定单,但现在只在三个地方签单,其中一个是上海。

  11月14日,在IBM大中华区的员工大会上,一名员工问彭明盛:“在过去45年里,IBM勇敢的举措是什么?”彭明盛深思了一下说,“勇敢的举措是3、4年前所做的改变,一是建立了有效率的供应链,二是建立了有效率的研发模型。”

  在过去的10年里,IBM逐渐整合了供应链。以前,每个产品部门都有独立的供应链,有自己的工厂、采购甚至是卸机队伍。IBM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把所有工厂的采购、供应链集中起来,全球所有部门所有的采购都由采购中心统一采购。供应链的整合使得IBM在全球调配资源具备了基础。2002年,通过供应链管理的改进,硬件成本节省了25亿美元。

  不仅仅是供应链,财务模式和销售模式也在整合。IBM由行业部门直接面对客户,不再是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战。在全球,IBM有几万个销售代表,但只使用一个销售系统,全球CEO的电脑上可以看到全世界的销售情况。

  根据原IBM大中华区服务部总经理于雪莉在一次会议上的介绍,在1992年,IBM在全球的财务数据中心有67个,到2005年变成了6个,关键应用系统从145个变成了55个。“这得益于财务部门组织形式的改造。原先每个国家的每个部门都有财务人员,而且财务人员向业务部门的总经理汇报。后来改为直接由总公司直接管理,财务部门不再向部门总经理负责。”

  IBM内部信息系统的整合亦是如此。因为每个地区市场的特殊性,原先IBM在全球设立了128个首席信息官职位,现在只有1个,所有的策略和预算都是在总公司由首席信息官制定的,而且甚至把IBM自己的信息系统外包给IBM全球服务部。与此对应地,主机数据中心由当初的155减少到今天的11个,网络托管中心从80减到现在的7个,网络由31个减少到现在的1个,应用系统由16000个减少道5200个,而这个简化过程还在继续。

  通过一系列从“独立小王国”的“集权”过程,IBM精简了机构,去掉中间层,大大节约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彭明盛要进一步推进的就是把这些经过横向整合后的职能中心“权力下放”——这些职能中心的总部目前绝大部分在美国,但未来可能是全球的任何地方,只要该地区“人才足够多而且碰巧成本又很低”。这个革新运动目的无非亦是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为此,IBM这几年陆续在美国本土以外投资,企图为“拉平”IBM王国打下基础。据Michael介绍,IBM在东欧成立了一个海外中心,在俄罗斯成立了软件开发中心,中国有中国研究院、中国软件开发中心等,今年将在印度投资600亿,发展服务业务。目前IBM的收入60%来自美国本土以外。

  没有终点的革新

  彭明盛和他的前任是如何把一个个独立的IBM小王国的权利逐渐整合为“中央集权”,这一个波澜壮阔的变革过程显然被外界所忽视了。这种“天子”(总公司)与“诸侯”(分公司)的权限的重新分配是对执政者智慧的大考验,这一过程包含着部分岗位的消失以及原有利益者权利的削弱。但这种整合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确实在打破市场界限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但无论是整合前期的“权利集中”还是目前IBM所声称的“权利的下放”,彭明盛和IBM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这个挑战是,如何向分布60个多国家35万IBM员工有效的推行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Michael承认,“全球整合企业”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个挑战是人才,怎么去找到足够的高素质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留住他们;第二个是要面对这一新业务模式本身的挑战,怎么才能非常的灵活并且跨越原先的管理流程模式;第三个是文化方面的挑战,全球整合企业需要很大程度的权利下放,同时,还要确保全球的公司拥有统一的流程和价值观。

  但 Michael否认当地领导人的角色会在这场变革中弱化。“在变革的过程中,他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托IBM全球资源和产品技术的优势为客户量身定做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作用没有弱化。而且,因为当地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IBM的子公司并不会消失。”

  “找到合适的人才”是大家认为的挑战。项兵认为,找到优秀的人发挥聪明才智是重要的。刘积仁则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如果说“全球资源整合”是一本全球参与撰写的非常精彩的“剧本”的话,那么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来完成它,剧本再精彩也无法呈现。“在日益平坦的世界里,明白应该建议一种什么样的组织模式是容易的,但要把这种想法变成现实是艰难的。”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在接受采访时说,“全球整合的企业过程中,决定放哪一些部门、放哪一些能力在哪一个地区,主要标准有两个:,有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第二就是看成本。IBM中国和我的挑战都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才。”

  在今年6月发表的《全球整合企业》一文中,彭明盛也谈到了这种模式未来的挑战:技能以及信任。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中国战略变革咨询负责人徐永华解释说,全球整合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非常高,比如说一个销售人员原先只需要卖一个业务部门的产品,而现在他必须卖3、4个甚至更多业务部门的产品,他必须对每一种产品都非常熟悉。以上文提到的那家电动工具公司为例子,它所面对的海外市场的每个国家的电压、使用方式、材料都不一样,这对该公司而言,在全球市场的本土化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IBM选择了渐进的方式去推动这过程。“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夜成功。这条路没有人走过,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事前制定好的路线图。”Michael说。

  彭明盛显然不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CEO。今年8、9月,他推动了IBM有史以来规模的“在线头脑风暴”——讨论IBM可在哪些方面创新。创新大讨论吸引了来自104个国家的15万名参与者,包括IBM的员工、家属、高校、业务伙伴和67个国家的客户。在两场长达72小时的讨论中,参与者共发表了4.6万个想法。11月14日,彭明盛访华期间,宣布将在未来2年内投资1亿美元在那场创新即兴大讨论中产生的10项新商业计划。

  “在历史上,很多创新一开始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只有不断的走,不合适再调整。” Michael说,“在一个扁平的世界里,如果你墨守成规,没有业务模式的创新,你就会死掉。”

  也许幸运女神后不一定会眷顾彭明盛,但他的同事会告诉你,Sam(彭明盛)不会放弃革新之路。

责任编辑:优网科技

版权所有:http://www.uweb.net.cn (优网科技) 转载请注明出处

IBM全球资源整合运动 告别独立小王国

日期:2004-12-26 00:00:00 发布人:优网科技
彭明盛(Sam Palmisano)身材高大,戴着金边眼镜,谦和而内敛,像一所大学的教授。这位IBM公司的CEO被比喻为“海绵里包裹着钢铁个性”。在11月14日举行的IBM大中华区的员工大会上,他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开着玩笑。

  他是从IBM成长起来的“纯蓝”一族,却要改变IBM。上任CEO四年多来,他投入100亿美元推广“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战略,着手瓦解主导了IBM历史的帝王式的管理机构。今年6月,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全球整合企业”一文,高呼“跨国企业”已经过时,现在已经步入“全球整合企业”时代。此时,距离他在IBM内部推动的组织形式的改革已有两三年之久。

  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郭士纳挽救了当时奄奄一息的IBM。2002年3月接过IBM全球CEO权仗的彭明盛可不只想作为郭士纳时代的延续者。他希望能把IBM带向更高的辉煌。

  碾平世界的“推土机”

  2006年10月初,IBM全球首席采购官John Paterson 离开繁华熟悉的国际大都市纽约,到深圳这个新兴的城市来上班。在这里,他将在这里管理IBM在全球60多个国家、400多个城市的7500名采购人员。在IBM,John Paterson办公地点的变化有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背景:IBM的采购中心从纽约搬到了深圳,这是IBM的总部首次搬出美国本土。

  这种趋势在IBM内部被认为将会持续下去,比如说,人力资源中心也许会搬到菲律宾,支撑服务中心也许会搬到印度。如果你问彭明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或许会狡黠地回答道:因为世界是平的。

  今年,《世界是平的》一书受到了众多IT公司管理者的追捧,这其中就包括彭明盛。彭明盛在11月14日访华的同时,把该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邀请过来,给IBM大中华区的员工做演讲。

  彭明盛对弗里德曼的赞赏不是没有理由的。在今年6月份,一向低调的彭明盛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全球整合企业》一文,高呼“跨国企业”已经过时,现在是“全球整合企业”时代。所谓“全球整合企业”,指企业应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生产和价值交付,这一观点与《世界是平的》一书的观点殊途同归。

  “其实这种整合在IBM已进行两三年了。”IBM公司负责中国和印度业务发展的副总裁Michael J Cannon-Brookes接受采访说。这得到了IBM大中华区CTO叶天正的证实,他一听记者谈起“全球整合企业”,就说:“这事我们很早就开始了!”

  其实不仅仅是IBM, 有很多企业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根据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中国战略变革咨询负责人徐永华介绍,IBM有一家做电动工具的客户,年营业额只有20亿美元左右,其设计部门设在意大利和美国,研发部门和制造设在中国,但不做中国市场,业务全部面向国外。

  东软集团CEO刘积仁接受采访时说,过去,公司的形态是按照区域和业务来划分,未来将越来越多地按照职能分布,每一个职能部门都可能是跨国跨区域管理的。这种趋势在东软已经初见端倪,比如其数字医疗产品,这就是全球资源的整合,欧洲的化学公司、日本汽车生产商和美国工业集团全都纷纷到中国设厂,而银行、保险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则一窝蜂地拥向印度。这种变化同样发生在其他国家,美国反射线工作者把X射线图片传到澳大利亚解读,加拿大的客户服务中心开始接待美国购物者的担保查询等等。

  “全球资源整合是今后主流企业生存的一个先决条件。”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说,这要求企业必须有全球的视野,以“全球应对全球”,否则即使做到某个地区的名,也没什么意义。

  这种变化的背景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国贸与金融系副主任石永恒分析说,关税壁垒的消除以及当地市场的日益透明化,使得跨国间的运营难度大为减少;而且,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达,使远程管理和运输成本大为减低。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把Windows、Web、工作流软件、上传、外包、离岸经营、内包、搜索、数字化等称为是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而在此平坦的世界上整合全球资源运作的公司,就是全球化3.0版的公司。

  在碾平的世界里,蓝色巨人受到挑战。“那些印度软件公司打单时一碰到IBM、埃森哲等公司,二话不说,先把价格砍掉一半再去竞标。”国内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说。跨国公司高额的人员成本以及机构臃肿,使其与新兴的印度软件等IT服务商竞争中毫无优势。

  正是此情势之下,跨国公司被迫把非核心的业务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地方迁移,并着手压缩内部运营成本。IBM就是这股大潮中的积极分子。彭明盛接过郭士钠手中的手术刀,继续内外部的机构精简和整合运动。

  “这是我们的方向。在未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母公司,我们开展业务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彭明盛对台下的员工挥着手说。 在IBM 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5万员工,这种整合可不是容易的事。

  告别“独立小王国”

  “大家都说IBM有官僚作风,是的,它现在确实还是很官僚。但令我惊喜的是,即使在它目前利润率非常好的情况下,它还是一直地在不断改变,不断地寻求创新。”一位IBM的中层管理人员说,他于2002年加入IBM,之前IBM曾是他的一个研究对象。

  应该说,IBM“求变”的基因始于郭士纳。1993年,郭士纳入主病如膏肓的IBM后,就着手改变蓝色巨人的保守习惯。1993年,IBM亏损达81亿之巨,1991年至1993年累计亏损达168亿美元。当时,很多分析师建议把IBM分拆为几个公司,但郭士纳却说“不”,他不但没有将IBM分拆,反而带领IBM完成了从“大型机业务”到“软件和服务为主”公司的转型。

  IBM公司负责中国和印度业务发展的副总裁Michael J Cannon-Brookes介绍说,在IBM的历史上,公司的组织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阶段是所谓的“国际时代”(1924年——二战时期),IBM被命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虽然有“国际”字眼在里面,但所有的制造、研发、销售都在美国,沾上“国际”字眼的只有业务出口;第二阶段是“跨国时代”,那时,IBM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复制了一个“完整的”IBM公司,比如说IBM德国、IBM法国、IBM日本等等,每个公司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王国”,有自己的后台机制、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处理各种业务流程和业务部门等等。这有益于培养本地人才和了解本土市场,但从成本和效益上看却并非做法;第三个阶段是从两三年前开始的“全球整合企业时代”,在这个阶段,公司认为没有必要在每个国家复制一个完整的IBM。他举例说,IBM原先在全球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定单,但现在只在三个地方签单,其中一个是上海。

  11月14日,在IBM大中华区的员工大会上,一名员工问彭明盛:“在过去45年里,IBM勇敢的举措是什么?”彭明盛深思了一下说,“勇敢的举措是3、4年前所做的改变,一是建立了有效率的供应链,二是建立了有效率的研发模型。”

  在过去的10年里,IBM逐渐整合了供应链。以前,每个产品部门都有独立的供应链,有自己的工厂、采购甚至是卸机队伍。IBM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把所有工厂的采购、供应链集中起来,全球所有部门所有的采购都由采购中心统一采购。供应链的整合使得IBM在全球调配资源具备了基础。2002年,通过供应链管理的改进,硬件成本节省了25亿美元。

  不仅仅是供应链,财务模式和销售模式也在整合。IBM由行业部门直接面对客户,不再是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战。在全球,IBM有几万个销售代表,但只使用一个销售系统,全球CEO的电脑上可以看到全世界的销售情况。

  根据原IBM大中华区服务部总经理于雪莉在一次会议上的介绍,在1992年,IBM在全球的财务数据中心有67个,到2005年变成了6个,关键应用系统从145个变成了55个。“这得益于财务部门组织形式的改造。原先每个国家的每个部门都有财务人员,而且财务人员向业务部门的总经理汇报。后来改为直接由总公司直接管理,财务部门不再向部门总经理负责。”

  IBM内部信息系统的整合亦是如此。因为每个地区市场的特殊性,原先IBM在全球设立了128个首席信息官职位,现在只有1个,所有的策略和预算都是在总公司由首席信息官制定的,而且甚至把IBM自己的信息系统外包给IBM全球服务部。与此对应地,主机数据中心由当初的155减少到今天的11个,网络托管中心从80减到现在的7个,网络由31个减少到现在的1个,应用系统由16000个减少道5200个,而这个简化过程还在继续。

  通过一系列从“独立小王国”的“集权”过程,IBM精简了机构,去掉中间层,大大节约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彭明盛要进一步推进的就是把这些经过横向整合后的职能中心“权力下放”——这些职能中心的总部目前绝大部分在美国,但未来可能是全球的任何地方,只要该地区“人才足够多而且碰巧成本又很低”。这个革新运动目的无非亦是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为此,IBM这几年陆续在美国本土以外投资,企图为“拉平”IBM王国打下基础。据Michael介绍,IBM在东欧成立了一个海外中心,在俄罗斯成立了软件开发中心,中国有中国研究院、中国软件开发中心等,今年将在印度投资600亿,发展服务业务。目前IBM的收入60%来自美国本土以外。

  没有终点的革新

  彭明盛和他的前任是如何把一个个独立的IBM小王国的权利逐渐整合为“中央集权”,这一个波澜壮阔的变革过程显然被外界所忽视了。这种“天子”(总公司)与“诸侯”(分公司)的权限的重新分配是对执政者智慧的大考验,这一过程包含着部分岗位的消失以及原有利益者权利的削弱。但这种整合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确实在打破市场界限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但无论是整合前期的“权利集中”还是目前IBM所声称的“权利的下放”,彭明盛和IBM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这个挑战是,如何向分布60个多国家35万IBM员工有效的推行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Michael承认,“全球整合企业”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个挑战是人才,怎么去找到足够的高素质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留住他们;第二个是要面对这一新业务模式本身的挑战,怎么才能非常的灵活并且跨越原先的管理流程模式;第三个是文化方面的挑战,全球整合企业需要很大程度的权利下放,同时,还要确保全球的公司拥有统一的流程和价值观。

  但 Michael否认当地领导人的角色会在这场变革中弱化。“在变革的过程中,他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托IBM全球资源和产品技术的优势为客户量身定做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作用没有弱化。而且,因为当地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IBM的子公司并不会消失。”

  “找到合适的人才”是大家认为的挑战。项兵认为,找到优秀的人发挥聪明才智是重要的。刘积仁则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如果说“全球资源整合”是一本全球参与撰写的非常精彩的“剧本”的话,那么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来完成它,剧本再精彩也无法呈现。“在日益平坦的世界里,明白应该建议一种什么样的组织模式是容易的,但要把这种想法变成现实是艰难的。”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在接受采访时说,“全球整合的企业过程中,决定放哪一些部门、放哪一些能力在哪一个地区,主要标准有两个:,有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第二就是看成本。IBM中国和我的挑战都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才。”

  在今年6月发表的《全球整合企业》一文中,彭明盛也谈到了这种模式未来的挑战:技能以及信任。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中国战略变革咨询负责人徐永华解释说,全球整合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非常高,比如说一个销售人员原先只需要卖一个业务部门的产品,而现在他必须卖3、4个甚至更多业务部门的产品,他必须对每一种产品都非常熟悉。以上文提到的那家电动工具公司为例子,它所面对的海外市场的每个国家的电压、使用方式、材料都不一样,这对该公司而言,在全球市场的本土化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IBM选择了渐进的方式去推动这过程。“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夜成功。这条路没有人走过,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事前制定好的路线图。”Michael说。

  彭明盛显然不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CEO。今年8、9月,他推动了IBM有史以来规模的“在线头脑风暴”——讨论IBM可在哪些方面创新。创新大讨论吸引了来自104个国家的15万名参与者,包括IBM的员工、家属、高校、业务伙伴和67个国家的客户。在两场长达72小时的讨论中,参与者共发表了4.6万个想法。11月14日,彭明盛访华期间,宣布将在未来2年内投资1亿美元在那场创新即兴大讨论中产生的10项新商业计划。

  “在历史上,很多创新一开始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只有不断的走,不合适再调整。” Michael说,“在一个扁平的世界里,如果你墨守成规,没有业务模式的创新,你就会死掉。”

  也许幸运女神后不一定会眷顾彭明盛,但他的同事会告诉你,Sam(彭明盛)不会放弃革新之路。

责任编辑:优网科技

版权所有:http://www.uweb.net.cn (优网科技)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
专属顾问 专属顾问
扫码咨询您的优网专属顾问!
专属顾问
马上咨询
联系专属顾问
联系专属顾问
联系专属顾问
扫一扫马上咨询
扫一扫马上咨询

扫一扫马上咨询

和我们在线交谈!
展开菜单
关于我们
优网观点
公司新闻
优网学院
常见问题
收起菜单
活动会议应用
答题应用
班车预定应用
应急值班表应用
春节活动应用
活动直播应用
内部培训及任务应用
返回上一级